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以代物清偿为表现形式的并存的债务承担/李元宏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06:58:12  浏览:80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青岛莱科达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莱科达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全鸿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全鸿公司)唯一股东、董事陈某,分别代表各自公司,并由陈某作为协议中相关物业业主,就所欠货款的清偿问题签订一份欠款偿还协议,协议记载甲方为莱科达公司,乙方为全鸿公司;协议内容为:甲方自2001年起,开始为乙方加工生产液晶显示屏等产品,截至2008年11月30日,乙方共欠甲方货款86.705646万港元。经双方协商,乙方愿意将位于东莞市常平镇丽城花园A15号的一栋物业,按照双方议价,过户给甲方用于偿还欠款。偿还欠款后所余之差额,由甲方分两至三次在2009年3月1日前以现金支付给乙方。全鸿公司股东、董事陈某在乙方处签名,并由陈某于2008年12月17日在协议中相关物业业主处签名并加注:“上载之日期因资料已送去办理房产证,决定何时下来未定,唯乙方必全力配合办理。”因全鸿公司与陈某未按约定履行,莱科达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全鸿公司与陈某连带支付货款及利息。


【分歧】


案件审理中,围绕被告个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个人不承担责任。主要理由是协议中乙方明确记载为被告全鸿公司,而被告陈某作为被告全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协议中是以乙方名义设定义务的,因此,其个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以有关物业为被告全鸿公司的债务清偿提供非典型担保,在无法按照欠款偿还协议的约定实际履行时,其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陈某假借被告全鸿公司名义,出于个人目的,以物抵债方式加入到被告全鸿公司清偿原告货款债务的已有法律关系中来,通过代物清偿消灭被告全鸿公司对原告的原有债务。


【评析】


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理由:


第一种意见的偏颇之处在于机械解读协议字句,未能从当事人签订协议的动机、目的出发正确认定协议的本质。第二种意见的不当之处在于,对于债的担保的法律性质认识有误:债的担保是债的双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债务的履行,债务人向债权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保证措施,其不像主债那样是一定要实现的债权,而只起补充性和预防性作用,只有在主债不能履行时,担保之债才实现。而订立本案欠款偿还协议就是为了实现以物业抵欠款,无主债、从债之分,因而非担保之债。


真意保留制度实际上是外观主义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真意保留,又称内心保留,是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内心,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意的意思表示。关于真意保留的效力,通说认为原则上有效,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以保护交易安全。


本案中,尽管协议中提到的物业业主并非陈某,但物业房款由陈某支付,陈某与案外人双方产生矛盾之后,陈某遂产生趁双方没有分开时尽快将房屋处理掉的想法。然而,落实在本案欠款偿还协议中的内容就是由被告陈某通过代物清偿消灭被告全鸿公司对原告的原有债务。依据民法原理,被告陈某这种“真意保留”的法律后果为:按照其外在表现的表示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民法原理,代物清偿作为清偿债务的方法之一,是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的清偿,以债权人等有受领权的人现实地受领给付为生效条件,在新债务未履行前,原债务并不消灭;当新债务履行后,原债务同时消灭。虽然代物清偿是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但此替代的目的,并非在于消灭旧的债务而成立新的债务即债的更改或债务更替,因而客观上需要清偿人提出现实的他种给付,由清偿受领人现实受领。如果当事人仅达成了合意而没有为现实的给付,则只发生债的客体变更。本案中,虽然约定“以房抵债”的代物清偿方式了结原有债务,但由于代物清偿协议并未实际履行,因此原来的金钱债务并未消灭。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领事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领事条约》的决定

(1987年6月23日通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6年12月7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领事条约》。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预防腐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社会诚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容量,对所有贿赂犯罪进行规制和预防,提高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威慑力。

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是预防腐败的当然需要

除刑法第八章规定的贿赂犯罪外,刑法第163条、164条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164条增设了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虽然这些犯罪和刑法第八章规定的行贿、受贿犯罪的主体不同,但都具有权钱交易、腐败的本质属性。

根据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的动因,既然一个曾经犯行贿罪的人可能再次行贿,那么曾经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人,也很有可能会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从这个层面上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人限制参加某些经济活动,符合创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的原意。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意味着进一步加大了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防治腐败。

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符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的内涵,这不仅包括执法的平等,更包括立法、制度的平等。在普通民众特别是一些行贿犯罪者看来,行贿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都是一种权钱交易,都是腐败行为,但是行贿犯罪进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却不受“黑名单”限制,显然不甚合理。

刑法第164条规定的“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其危害性和不良影响或许比行贿犯罪更为严重,对此类犯罪应更加严格防范。《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1条规定应当将包括对公、对私的贿赂犯罪进行记录。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查询系统管理,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和行贿罪受到同等对待,符合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精神。

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具有可行性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由检察机关为预防贿赂犯罪而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制度基本成熟,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操作流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覆盖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信贷审批、招生录用等,发挥了廉洁准入的关口作用。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信息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具体操作上,由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要经检察机关公诉,检察机关可以详细地掌握相关信息,能准确及时地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信息录入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中,没有工作障碍。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检察院)